临时支撑梁拆除具体实施流程和关键要点

临时支撑梁拆除是桥梁切割或改造工程中的关键环节,其核心目标是在确保剩余结构安全稳定的前提下,有序移除临时支撑。若拆除不当,可能引发结构失稳、开裂甚至坍塌,因此需严格遵循“先确认稳定性、后拆除、边拆边监测”的原则。以下是具体实施流程和关键要点:

一、拆除前的必要条件确认
临时支撑梁拆除前,必须通过结构稳定性验证和条件验收,确保剩余结构已具备独立承载能力。具体条件包括:
1. 结构变形与应力达标

变形控制:通过全站仪、水准仪监测剩余结构的关键节点(如梁端、墩顶),确认其水平位移≤3mm、垂直沉降≤5mm(且连续3日无新增变形);应力验证:粘贴在剩余结构应力集中区(如梁底、柱顶)的应变片显示,应变值已稳定(连续3日变化量≤10με),无异常应力集中;裂缝排查:人工巡查+裂缝计监测剩余结构表面及内部,无新增裂缝(原有裂缝宽度≤0.2mm且无扩展)。
2. 支撑系统冗余度验证

对临时支撑梁进行卸荷试验(如逐级减少支撑反力),观察剩余结构变形是否在允许范围内;确认支撑梁与结构间无“刚性连接”(如混凝土粘结、钢筋锚固),避免拆除时因“粘滞力”拉裂结构。
3. 环境与资源准备

拆除区域下方设置警戒区(范围≥支撑梁高度的1.5倍),悬挂警示标志,禁止无关人员进入;配备吊装设备(如汽车吊、履带吊),确保支撑梁分段吊运能力(单段重量≤吊车额定荷载的80%);准备临时固定装置(如千斤顶、手拉葫芦),用于拆除过程中临时支撑结构的应急加固。
二、拆除顺序设计原则
临时支撑梁的拆除顺序需根据结构类型、支撑形式、受力路径综合确定,核心原则是“对称、分层、分段、先次要后主要”,避免因单侧卸荷导致结构偏移或失稳。
1. 按结构类型划分

简支梁/连续梁桥:
优先拆除跨中区域的临时支撑(如贝雷架),再向两端推进;若为多跨连续梁,需按“从中间跨到边跨”的顺序拆除;

示例:3×20m连续梁,先拆中间跨(第2跨)的临时支撑,再拆第1、3跨;
拱桥/刚构桥:
需对称拆除拱脚或墩旁的支撑(如钢管柱),避免因单侧卸荷导致拱圈或刚构变形;

示例:双肢拱桥,先拆左右两侧对称的单根钢管柱,再逐步减少剩余支撑数量;
悬臂梁/斜拉桥(施工阶段):
按“从悬臂端向根部”的顺序拆除临时支撑(如型钢支架),确保悬臂端在拆除过程中始终受拉,避免受压失稳。
2. 按支撑形式划分

贝雷架/装配式钢支撑:
先拆除连接螺栓(或销钉),将贝雷架分段(每段≤6m)拆解,再通过吊车整体吊离;钢管柱+分配梁:
先拆除分配梁(如工字钢),再逐根卸载钢管柱(通过千斤顶缓慢降力,同步监测结构变形);混凝土临时支撑:
需先切割(用金刚石绳锯或液压剪),再分段吊运,避免整根拆除时冲击荷载过大。
三、拆除过程中的关键操作与监测
拆除作业需全程动态监测+人工干预,确保每一步操作均处于可控状态。
1. 拆除前预处理

对支撑梁与结构接触部位(如混凝土面、钢构件)进行界面清理(清除粘结的砂浆、锈蚀层),减少拆除时的粘滞阻力;在支撑梁与结构间设置滑动垫片(如聚四氟乙烯板),避免拆除时因摩擦力拉裂结构。
2. 分步拆除操作
以“钢管柱+贝雷架”组合支撑为例:

第一步:卸载分配梁
用千斤顶顶起分配梁(如工字钢),抽出木楔或钢板,使分配梁与钢管柱脱离,同步监测结构顶部位移(≤2mm);第二步:拆除贝雷架
从跨中向两端依次拆除贝雷架的连接螺栓,将贝雷架分段吊至地面(每段用2根钢丝绳捆绑,吊点位于贝雷架节点处);第三步:拆除钢管柱
用液压千斤顶缓慢顶升钢管柱顶部,同步下降临时支撑反力(速率≤5mm/min),直至钢管柱完全卸荷,再切割钢管柱(用氧炔焰或绳锯),最后吊离基座。
3. 实时监测与预警

监测内容:

结构变形:关键节点的水平位移、垂直沉降(全站仪+水准仪,频率1次/15分钟);应力变化:应变片监测剩余结构应力增量(≤20με);支撑状态:千斤顶油压、吊车吊索拉力(传感器实时传输);环境安全:周边地表裂缝(裂缝计)、管线变形(埋设监测点)。
预警标准:

若变形速率>3mm/d或应变增量>50με,立即停止拆除,对支撑梁增设临时固定(如手拉葫芦拉结);若出现新增裂缝(宽度>0.2mm)或地表下陷(>5mm),需回填支撑区域并重新加固。

四、特殊场景的拆除要点
针对复杂结构或高风险场景,需采取针对性措施:
1. 大跨度桥梁(如连续刚构桥)

拆除前需对临时支撑进行预压试验(模拟拆除时的荷载),验证剩余结构的抗变形能力;采用“逆序拆除法”(即按支撑安装的反向顺序拆除),确保卸荷路径与原受力路径一致。
2. 水下或高空支撑

水下支撑(如跨河桥梁临时支墩):需先排水或采用潜水员辅助拆除,避免水流冲击导致结构失稳;高空支撑(如匝道桥):需设置防坠网、操作平台,操作人员佩戴双钩安全带,拆除时用短绳分段吊运(单段长度≤2m)。
3. 既有病害结构(如混凝土开裂梁)

拆除前对病害部位(如裂缝、酥松混凝土)进行封闭加固(如灌注环氧树脂),防止拆除振动加剧病害;避免使用冲击式拆除设备(如破碎锤),优先选绳锯、液压剪等低振动工具。
五、拆除后的验收与收尾

结构复查:拆除完成后,再次测量剩余结构的变形、应力,确认与拆除前无异常变化;废料处理:支撑梁切割后的废钢、混凝土块分类堆放,钢管、贝雷架等可回收材料需清洗、整修后重复利用;场地清理:拆除区域内的碎屑、油污清理干净,恢复原道路或施工场地的通行条件。
临时支撑梁拆除是“技术+经验+监测”的综合工程,核心在于通过科学的拆除顺序、严格的实时监测、及时的应急干预,确保剩余结构在卸荷过程中的安全稳定。关键要点可概括为:

拆除前“三确认”(变形达标、应力稳定、环境安全);拆除时“三控制”(顺序对称、速率可控、振动抑制);拆除后“三验收”(结构无异常、废料合规处理、场地恢复)。


任何环节的疏漏(如过早拆除、顺序错误)都可能导致严重安全事故,因此需严格遵循规范(如《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》JGJ/T 300),并结合工程实际动态调整方案。


电话:13503209650
传真:0311-85885979
E-mail:zhongaojiagu@126.com
地址:石家庄市翟营大街50号和平大厦A座1206
联系人:李先生